(党史天天读)7.26

发布时间:2021-07-26发布者:团委浏览次数:17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党史上的今天

1945年

7月26日 中、美、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(苏联于8月8日正式声明加入),促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。8月6日和9日,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。8月8日,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。9日,苏联军队进入中国东北,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。这就大大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覆灭,缩短了中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胜利的进程。


2017年

7月26日 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,迎接党的十九大”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,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,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,提出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,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伟大斗争、建设伟大工程、推进伟大事业、实这两封遗书,被世人传颂


这是一封诀别信,丈夫就义前写给妻子的。“云!谁无父母,谁无儿女,谁无情人。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,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。我们虽然是死了,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。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,死又何憾!”他是陈觉,她是赵云霄。1925年,作为第一批先进的中国青年,他们前往苏联留学。在校期间,两人从同学成为夫妻和并肩战斗的同志。两年后,他们一起回国开展革命斗争。1928年,这对革命夫妻先后落入敌网。反动当局以“策划暴动,图谋不轨”罪名判处陈觉、赵云霄死刑。当年10月14日,陈觉在长沙慷慨就义。近4个月后,赵云霄在狱中诞下一名女婴。女儿满月不久,赵云霄就接到了判决书。临别之际,她留给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一封遗书,“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,才不负你父母的期望……”两封书信句句带血,行行含泪,却没有对死亡的恐惧,有的只是两位革命者坚定的信仰。90多年后再读书信,这份信仰历久弥坚。

官方微信